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(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)

1、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

生姜种到地里,旁边会生出很多新的生姜(子姜)来,原来那块就成了母姜,非常老,非常辣。

生姜栽培过程中,需要三天两头培土,所以通常长得快,根茎很长,非常鲜嫩。但它的内在成分积累不够,即使晒干了,分量也很轻。

干姜则是不培土,直接把根茎暴露在土表,它就不生长了,内在不断积累,晒干了体积也不怎么减少,质地很沉。

2、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与主治

干姜热性非常强,比生姜强很多,可以温中散寒,配伍附子回阳救逆。有句话叫“附子无干姜不热”,足见其热性,这不是把我们平时做菜吃的生姜晒干就能做到的。

但生姜可以止呕,还能够发散风寒,因此更多用于表证。干姜则更多用于里证,没有明显止呕作用。

有句话叫,姜是老的辣。这个老姜,就是干姜。就像人一样,老年时比年轻时更沉稳,积累也更多,做事也更老辣。

3、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?

桂皮和肉桂,因为外形相近,功效相近,总容易被搞混。但其实,入药的多是肉桂,食物里放的一般是桂皮。

从源头来看,两者虽然都是樟科植物家族的,但肉桂是肉桂树的树皮,桂皮是天竺桂、阴香、细叶香桂、川桂等的树皮。

从外貌上看,两兄弟虽然长得像,但其实还是有区别的——肉桂厚,桂皮薄。

4、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

最重要的是,肉桂热性、药力都强于桂皮,肉桂有补火助阳,引火归元,散寒止痛,活血通经的作用,可以用于阳痿,宫冷,腰膝冷痛,肾虚作喘,阳虚眩晕,目赤咽痛(虚火上炎了),心腹冷痛,虚寒吐泻等寒性较重的病症。

而这些作用桂皮是很微弱的的。但桂皮可以暖脾胃,所以做菜做汤用桂皮。

如果误把桂皮当肉桂,可能该治的病就没效果;如果误把肉桂当桂皮,药力就太过了,副作用就多了。

5、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

近代使用葛根,常使用一种色白、纤维少、粉性足者,称之为粉葛。

有人认为粉葛作用优于野葛,其实并不对。粉葛质量好,多是作为食物更优,但用药的效果却次一些。现代研究也表明,野葛的有效成分总黄酮含量比粉葛要高一些。

葛根能解表退热,在温热病和风热感冒时可以用,特别是感冒时出现脖子和肩背僵硬麻木疼痛(项强),这些情况都是用野葛效果比粉葛好。

6、生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图片

明代《本草纲目》以前所记载的淡竹叶,是木本植物淡竹的叶子,也就是现在的中药——竹叶。

而现代用药的淡竹叶,是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的草本植物淡竹叶的茎叶,才是现在的中药——淡竹叶。淡竹叶这种植物,只有三四十厘米高,与几米高的竹子完全不同。

竹叶与淡竹叶,虽然名称、来源有不同,但作用相近,都能泻心火、清胃热、利小便。

7、生白附子是什么

竹叶泻心火、清胃热、除烦热作用略强,淡竹叶清热、利小便作用略强。

近现代以来,由于竹叶方便好取,没有利润可图,现代药房大多数用淡竹叶代替竹叶。但尊古法的医生,仍然会选择用竹叶。

白附片和白附子仅一字之差,但却是两种中药,两者没有关系,千万不要混淆。因为两种药都是有毒的,而且毒性还不一样。

8、生白附子用量用法

白附片是附子的一种炮制品,附子是是毛茛科乌头的子根,是一味大热的中药,可以回阳救逆,散寒止痛,温一身阳气。

白附子又叫禹白附,也是有毒的中药,是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。历代本草记载的是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,称关白附,但也不是附子。

白附子可以燥湿化痰,祛风止痉,能用于头风头痛,和附子功效完全不同。

9、生白附子与生附子的区别

最常用的就是用于面瘫的一个方子——牵正散,里面用到了白附子,用于面瘫、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。

为什么黄药师反复提醒这两种药千万不能搞错呢?因为附子和白附子这类有毒中药,用好了、用对证了,即使是没有炮制,也能药到病除而没有毒副作用;用得不对,要么量大中毒,要么量小达不到效果。

附子中毒表现: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头昏眼花,全身发麻,脉搏减缓,心律失常,血压下降,肌肉麻痹等,严重者可致死亡。——以消化功能和循环功能障碍为主。

10、生白附子和白附子的区别

白附子中毒表现:咽喉灼热并有梗塞感,舌体僵硬,语言不清,四肢发麻,头晕眼花,恶心呕吐,唇舌肿胀,严重者可致死亡。——以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。

所以,白附子不是附子,下回谁把附子当白附子给你,你要狠狠地踢他屁股!

白附子,中药名。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。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外皮,晒干。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四川、贵州、西藏等地都有野生。东北各省、山东、江苏、河南、湖北有栽培。具有祛风痰,定惊搐,解毒散结,止痛的功效。用于中风痰壅,口眼唱斜,语言謇涩,惊风癫痫,破伤风,痰厥头痛,偏正头痛,瘰疬痰核,毒蛇咬伤。